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到“广东第一村”走走,一砖一瓦里都藏着光阴的故事

特别策划 三水发布 2019-04-11



从乐平大道驱车拐入乡道,沿修葺一新的沥青马路往高耸的文塔方向走,经过烈日下的晒谷场,路旁一段不起眼的破旧石基突然被充满现代感的亚克力玻璃围起,并附有“文物标识”,仿佛在向游人宣示我们来到的可不是随处可见的“寻常村落”。


大旗头古村前晒谷场


文塔下苍劲的细叶榕和木棉覆盖出一片天堂般的绿荫,老人们聚在榕树头下棋乘凉,还有的推着婴儿车,坐在石凳上三三两两聊着天,没有人在意有陌生人路过。“这是大旗头的‘风水树’,有两百多年了。”自小生活在大旗头村的小郑是郑氏第十七世孙,也是我们本次参观的导游。


文塔下休憩的村民


宗祠府邸古风犹存

踱步走向村门,来到尚书第。即便多次到访,还是会被尚书第门前“衣冠沾雨露,甲胄冒风霜”对联的气势震撼。尚书第即清朝光绪年间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设在大桥头(今“大旗头”)的“办公室”。光绪二十年,适逢慈禧六十寿辰,郑绍忠被赏加尚书衔,同年慈禧得知郑绍忠在丁母忧期间在家乡连适宜居住的房屋都没有,特命国库批专款赐其回乡修建家族建筑,建成即现在的“大旗头古村”。


小郑说,过去尚书第经常大门紧闭,里面草木倾颓,少有人光顾,门口是临时猪肉档,旁边则是小卖部。如今的尚书第外观保存古风修复如故,门内的庭院也被重新布置成村民公共空间,这样的变化足以令人感叹。


尚书第修复后正门面貌


尚书第旁是大旗头的庆典中心——“郑氏宗祠”。直至现在,大旗头郑氏遇到喜事和重大节庆,都会回到祠堂大排筵席以示祝贺。区别是过去一般由厨艺了得的村民亲自掌厨,现在则多数请村外专门负责宴席的专业厨师团队入村操作。设在郑氏宗祠旁边的厨房至今炊烟不断。


石墙上的蝙蝠图腾有吉祥含意


用影像展连接世界

2015年至今,乐平镇政府投资超过7000万元对大旗头村进行活化升级。2016年,大旗头村成立了乡贤会,乡亲们为大旗头古村活化升级慷慨解囊。百年大旗头古村正重现生机,逐渐打造成为广府文化体验基地。如今,全球游客都将有机会一睹“广东第一村”的风采。2018年5月18日,乐平镇“广府印象”文化嘉年华隆重上演,游客们可欣赏到震撼的唯美灯光秀。


大旗头古村灯光秀/李东摄



唯美动图


小郑带发布君来到村前塘边,巨大的“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精华展”广告牌矗立在正午的阳光下。来自美国的地理人文杂志品牌在岭南古典乡村环境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自今年五月“创智广府,旗开乐平”广府印象文化嘉年华启动,乐平通过“清华系”引入杂志品牌《国家地理》中文版,大旗头古村正式获授牌,成为国内首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授权的摄影活动基地,同时举办了名为“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精华展”的首场影像展。


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精华展户外广告


绕过广告牌,就是裕礼郑公祠,本村人又称“二礼厅”,是本次影像展的主展馆。祠堂内部的每一面砖墙都被挂上了《国家地理》历年来的经典影像作品。古老的中国传统建筑里,游人在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摄影作品驻足的情景,令人产生时空交错的奇妙体验。


大旗头裕礼郑公祠


影像展被布置在百年祠堂内部


小郑说,裕礼郑公祠当年曾是村生产队的主要办公场所,小时候村里的孩子都把这里叫做“电视室”,村里出现的第一台电视机就被安放在这里。在文艺活动稀缺的年代,大旗头村民在“二礼厅”前观看露天电影,仲夏夜则各家拿出草席在门外平地席地而眠以消酷暑。后来有了电视,到二礼厅围坐收看节目成了村中老少最时髦的娱乐方式。


小郑比划当年电视机摆放的位置


巷陌里的昨日情怀

裕礼郑公祠旁的长兴里又称“牛角巷”。为配合“智创广府,旗开乐平“灯光秀演出而挂上的彩色宫灯在巷中随风摇晃,可惜曾居住其中相互扶持的村民早已搬空,唯有一幢幢古宅还在原地守候。小郑说,牛角巷的尽头曾住过郑绍忠孙媳妇和曾孙一家,巷尾是高大的围墙,不通他巷,墙后是郑提督的后花园。


张灯结彩的长兴里


长兴里的不远处是振威将军家庙,过去曾一度作为村民拴养耕牛的场所,如今被改建为广东省“非遗”展馆。大门上一对巨大的门神彩绘是新制的,眉宇间没有了原版的勇猛威武,倒是显得慈祥可爱。


大旗头振威将军家庙


我们走进積善里(因其四通八达而旧称“通心巷”)去寻找小郑小时候一家人的住处。在積善里的尾段,有几户格外惹人关注的砖屋,是大旗头村内仅有的没有硬山顶镬耳的民宅。其中几户门前为泥地,没有铺设遍布全村的花岗岩石板。这里正是小郑的家族旧居所在。这处住地由于与全村风貌差异巨大,多年来吸引过不少民俗学家和民间人士考证其背后的故事。部分出版物更虚构出屋主与郑绍忠不和争斗最终落败的“小说情节”。据郑氏家族长者口述,这些民间传说都是无中生有的,眼前的房屋已是多次拆除重建的结果。


受访者走在家族故居的过道上


从積善里的横巷往尚书第方向走,便来到“新旗小学”的旧址。小郑在这里度过了小学时光,郑父退休前则是这里的一名教师。眼前一片不大的空地,当年曾容纳了这所乡村小学应当拥有的一切设施:操场、升旗台、篮球场、沙池、两层高瓦顶教学楼和教师办公室。小郑还记得当年校长为了一校师生有柴可用,在周末亲自上山拾柴的情景。


新旗小学旧址


如今,这片原本属于尚书第的空间已被改建成村民与游客共享的小公园,高大的“建威将军”石像被放置在入口处,每一位路过的游客都能从石像的基座读到郑绍忠的“官方生平”。


这位活跃于光绪年间的三水籍武将,在不同的史书里有着迥然不同的事迹记载:有人说他是弑亲叛国杀人如麻的武夫,有人则说他是修堤筑坝造福乡亲的善人;有人说后人年年祭祀的不过是他的疑墓,有人拼命追寻他留下来的“御赐大白菜”……然而史书里的是非功过早如云烟飘散,当今天当人们再次提起郑氏,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那些数不清的封号和官衔,而是一个与眼前这片美丽的古建筑群联系起来的名字——平定四海的功绩在浩瀚的时间面前有时倒不如一间寻常砖屋来得稳固,着实让人唏嘘。


建威将军石像


漫步在大旗头古村的大小巷,小郑仿佛还能听到小时候和邻居的伙伴一起穿着木屐踏过石板的清脆响声;当风雨来临时,贪玩的孩童站在四通八达的巷道里高声欢呼;夏天的傍晚,每户门前的麻石墩上每一句摇着葵扇的闲话家常……小郑说,对于曾在这里居住过的人而言,古建筑之所以值得珍惜,不仅是因为它精巧的结构和装潢,更是因为回忆中建筑与人互动的情景,一梁一柱皆有情。


如果没有了烟火气息,陈年砖瓦有何意义?


三水文化名片巡礼栏目往期链接☑ 三江汇流与海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百年前就有老外被吸引☑ 珠江三角洲史前文明还看三水!北大、中科院专家争先到访☑ 抗战避难所、慈禧亲笔签字...三水街坊讲述胥江祖庙不为人知的故事☑ 饮料喝完还能取出波珠来玩,是什么操作?老三水都不一定知道☑ 三水长寿趣闻多,连联合国都惊动了!总有一个你没听过☑ 曾经的交行筹办人、铁路一把手是三水人!竟只有一处物业...☑ “鬼楼”传说你听过没?河口这个地方超多嘢你唔知☑ 一群三水女性影响了一个国家!一大波人因她们哭成泪人 王菲、陶喆所在的世界顶级公司,出过三水明星的演唱碟片!☑ 让食客流晒口水,中科院专家为它远道而来三水!☑ 他与孔子并称东方三圣!被毛泽东高度赞誉!竟在三水留下足迹


策划 | 三水区委宣传部、佛山新闻网

图文 | 李文田

责编 | 刘丹红

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关注@三水发布微博,或下载“南方+”手机app并关注三水频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